Turkey Airlines:Feel Like A Star

最近CNN狂播的廣告,Turkey Airlines找來Kevin Costner。
音樂輕快,自戀得很可愛。

迷霧驚魂/The Mist


劇情大綱:

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雪令小鎮電力中斷,鎮上居民湧至鎮上超級市場購買糧食。

可是置身超市之內,帶著兒子的大衞(湯瑪斯傑恩飾)發現周遭被一股神秘詭異的薄霧籠罩,而霧中更彷彿有神祕物體在蠢蠢欲動。

大衞知道,唯一能活著逃離的方法,就是困在超市的居民們必須同心協力,然而面對死亡,人性能否無私?隨著恐慌漫延,居民各自露出本性,大衞開始懷疑:究竟是迷霧可怕,還是在超市內露出人性猙獰一面的居民們更令人心寒?

如果你跟我一樣都曾看過蒼蠅王,也喜歡蒼蠅王,那麼迷霧驚魂你也應該會喜歡。

我覺得超市裡面的發展算是老梗,許多小說已經有類似的探討,但再看一次還是讓人起雞皮疙瘩。電影中的困境很清楚,你被困在一間超市裡,超市外被大霧所籠罩,伸手不見五指,潛藏其中的是超乎想像的怪物。但當現實人生的困境並不是這麼具體,也或許不具生命威脅性,你又該如何抉擇?

沒有人知道現下的選擇是對或錯,人生的選擇也無法重來,只能承受、修正然後再繼續選擇。之前曾經在書局看過一本書,讀者跟著故事發展不斷選擇,然後發展成上百個結局,當時的我會心一笑,基於好玩不斷重頭再來。但仔細想想現實生活,所謂的「選擇」竟讓人不寒而慄。

不要總是笑我是事後論者,因為人生就是只能事後論。重點是,當選擇之後是否能承擔自己的決定,能就是英雄,不能就是狗雄。

刺蝟的優雅


我總認為真正的出世應該是自在享受世俗,而不是抱著哲學書偏頗地過活。

為什麼要偽裝?是高人一等、自以為優雅,還是因為自卑或是害怕被挑戰?富有不是原罪,為何要如此尖銳批評?是因為自命清高、洞察世事還是嫉妒?

但我想人總是有多種不同面貌,自然不用太訝異路邊的遊民突然跟你解說起太空梭的構造。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,而我,選擇繼續當個俗人

我和我的小鬼們/The Class


周五晚上看完這部片的DVD,讓我失眠了。

我一直記得某天下班回家,走在一對母子後面,他們對話讓我覺得有多可怕。兒子跟媽媽分享今天上英文課的內容,他提到了一個英文單字。或許是因為老師解釋的讓媽媽不滿意,或是兒子轉述過程有疏漏,媽媽用很不屑的口氣說:「你們老師怎麼那麼沒水準,那個字應該是......」然後邊走邊教起小朋友英文。

老師辛苦,家長辛苦,學生也很辛苦。當我們鼓勵多元化、自我發展,三方之間如何取得平衡?一開始我便被影片裡的尖銳對話給嚇傻了。我自認以前並不是循規蹈矩的學生,也總是在班上挑戰老師的權威,但跟這些法國小朋友們比起來,我想我乖得像隻小白兔。

當然電影或許稍微誇大了,但只要了解目前法國的社會背景,不難想像課堂裡的衝突有多少。影片中的學校是位在巴黎第20區中,當地大多是新移民,如華人、摩洛哥、非洲等等,也是屬於巴黎治安較差的區域。因為國籍、種族以及宗教的複雜,老師光是舉例所用的名字都可以造成課堂上的混亂。

我不斷思考當我成為家長該如何作,卻讓我一個頭兩個大。他遇到的每個人都會投下影響他未來生命的變數,他遇到的每件事都可能是關鍵,我是不是可以正確地幫助他?或者我應該問的是,我到底知不知道何謂正確?

讓我鬆一口氣的是,我只會是家長而不是老師,我只需要面對1個孩子或是2個孩子,而不是面對成千上萬的孩子,還有他們背後的家長。但我想尊重絕對是基本的態度,尊重我孩子的想法,尊重老師的教學方式。至少當我對老師的教學或想法有意見,不在孩子的面前詆毀,而是與孩子討論也與老師討論。至少當我的孩子跟我說他想當派大星的時候,我不會直接批評,而可以聽他說明。

窮得只剩下錢/Amal



今年到電影院看了兩部印度電影,我的結論是窮得只剩下錢比貧民百萬富翁好看多了。

劇情大綱:

阿默是個嘟嘟車司機,每天穿梭在新德里奮力求生,盡力滿足每個人的需求。一天,一位乞討女孩搶走阿默固定女乘客普嘉的皮包,在逃跑時被車撞傷,阿默及時將她送醫,並自願為孤苦無依的她籌措手術費。期間,阿默載到了一位貌似遊民、滿口牢騷的老翁,面對種種無理的要求,阿默真誠無私的關懷,讓老翁印象十分深刻。為了儘早湊齊費用,阿默家也不回地拼命工作,最後更決定將父親留給他的嘟嘟車賣掉,窮到剩命一條。失去謀生工具後,暗戀阿默多時的普嘉伸出援手,用「嫁妝」為名購買一只新的化油器,讓他修好一台中古嘟嘟車,重新營業。

然而此時一位律師找上了門,阿默才發現之前載過的遊民老翁竟是億萬富翁,死後將家產全給他一人!意外之財從天而降,一份臨時更改的遺囑等待阿默簽收,他的人生是否會因此重新洗牌?


電影散場,有人抱怨:「到底是誰推薦我來看的?」是因為沒有寶萊塢的華麗歌舞,還是因為沒有傳統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的明確結局?

就跟那個遊民富翁一樣,阿默推翻了我對印度以及嘟嘟車司機的印象。循著父親所留下來的範,阿默每天認真地穿梭新德里街頭,當其他司機漫天喊價,他卻仍老老實實跳表計費,且不多收任何一毛錢。因為這樣的態度,讓精明的普嘉每天固定撘他的車,最後拿出自己積攢多年的嫁妝幫助他。原本的世故的小女孩,因為他的真誠而體驗了生命中單純的美好與快樂。

這部片不是跟你說要阿Q地去想:「你看,有錢人多卑鄙、多壞、多可憐!我們當窮人多好。」當然也不是要你羞愧於自己手上提的LV,或是家裡的豪宅跟龐大資產。無論我是貧是富,我都應該心安理得,勿忘最單純的快樂,珍惜手上所有。

拿富翁的朋友、兒子對照阿默,讓人感到有趣且諷刺。律師忙碌了一個月,最後才發現主角就在自己身邊,則是命運的作弄。當每個人的偏好與效用各不相同,如何用同一條預算限制線衡量誰得到幸福?

ps 1.
眼尖的人或許會發現,影片中的有錢人都說英文,窮人都說印度話。根據J的印度同事表示,在印度確實如此,印度人只要是稍具經濟地位或有一定教育程度,都是以英文作為主要的溝通語言。

ps 2.
德里是印度首都,但為區分舊城區與新城區,才有新德里與舊德里之分。﹝資料來源:http://delhi.icann.org/delhi

DHL:We deliver. Whatever~

超可愛的廣告!
大家看完應該都想去DHL上班了吧!